>

【三项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专栏】(二)广晟集团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坚持以改革破局谋发展

一、基本情况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以下简称:丹冶厂)为广晟集团旗下中金岭南公司直属企业,成立于2007年3月,是国内首家大规模采用锌氧压浸出工艺并综合回收镓锗等稀贵金属的绿色环保型冶炼企业。2009年10月,丹冶厂一期10万吨产能锌冶炼系统(以下简称:锌系统)建成投产,主要产品有锌锭、硫磺、硫酸等,目前年产值约32亿元。为实现产业链延伸互补,2019年炼锌渣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渣系统)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4月投产,达产后丹冶厂年产值将突破55亿元。

【三项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专栏】(二)广晟集团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坚持以改革破局谋发展-图1.jpg

丹冶厂牢牢把握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攻坚,以“实干求生存、创新谋发展、业绩树形象”的改革思路,破解“机制僵、活力弱、效率低、效益差”的顽疾,有效激发企业活力,运营质效大幅提升。

二、经验做法

(一)减机构——整合管理职能,优化机构设置

丹冶厂坚持精简高效原则,通过全面梳理各单位职能、职责、流程,将职能相近、专业相通、业务交叉的部门、班组进行整合或撤并,先后合并人资部和企管部、生产部和科技部、设备部和工程部组建为3个大部室,将电气班和仪表班整合为电仪控制班,提高管理效能。随着渣系统的建设,丹冶厂将净化车间拆分撤并到上下游车间,焙烧车间并入新成立的硫酸车间,减少中间环节,优化生产流程,实现在新增一个渣系统、产值翻倍的情况下,仅新增两个生产车间、一个生产协同部门。

(二)缩定员——优化管理层级,精干人员配置

丹冶厂生产车间推行“小车间、大班组、大区域、大工种”运行模式,不设科室、工段、调度,车间主任直管班组,实现“生产管控集成化”。职能部室推行“专业部门本职化、管理岗位实职化、工作职责清单化”管理模式,实现人员精减。丹冶厂锌系统在产能从10万吨提升至14.8万吨,增加工种、工序、综合回收车间的情况下,目前用工仅为810人;如果按照2016年880人为基数同口径计算,目前锌系统用工将达1030人以上,减人达20%。随着渣系统将在4月投产,坚持职能部室人员不增加,严格控制渣系统用工人数,新增岗位配置仅353人,全厂人员暂时按照1160人配置,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和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实现减至1000人目标。

(三)控职数——严肃改革纪律,严控领导职数

丹冶厂实行二级单位党政一肩挑,副职兼任工会主席,严格按照定编要求,规范审批程序,从严从紧控制中层管理人员职数。生产车间、生产协同部门设一正两副,职能部室依编按需配置。丹冶厂现中层管理人员职数低于定编人数。

(四)畅通道——打通“三大”通道,拓广晋升空间

丹冶厂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晋升通道实施方案》等制度,全面打通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三大类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横向纵向顺畅平等的职业发展平台,形成以业绩评价、能力评估为基础的动态竞争性的价值分配体系。工人通道最高可到主任技师,技术通道最高可达到副总工程师,均享受中层管理人员待遇。根据个人业绩贡献表现,先后有7名中层管理人员被调整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被调整为中层管理人员。

(五)借外力——推行后勤社会化,提高服务效能

丹冶厂将食堂、公寓、安保、环卫绿化等交由社会专业公司运作,集中专业优势、全力服务生产。通过与政府多方沟通,顺利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既保障退休人员权益,更好服务于退休人员,又减轻了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

【三项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专栏】(二)广晟集团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坚持以改革破局谋发展-图2.jpg

(六)引竞争——实施公开竞聘,激发员工活力

丹冶厂实施关键岗位“全体起立、公开竞聘、择优聘用”,制定公开竞聘工作方案,出台了《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作管理制度》,先后组织生产车间42名大班长、128名值班长及职能部室与生产协同单位53个核心管理岗位进行公开竞聘,共有223名基层管理人员通过竞聘走上管理岗位。一批有活力、有冲劲、有能力的年轻骨干从基层脱颖而出,成为工厂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七)守契约——实现契约化管理,严格干部考评

丹冶厂对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管理,厂领导班子成员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和年度、任期目标责任书,中层管理人员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和履职承诺书,基层管理人员签订履职承诺书,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契约。通过阶段性考核,对未完成目标任务或出现其他符合解聘条件的管理人员给予解聘或降级,先后有10余名干部被降职降薪。

【三项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专栏】(二)广晟集团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坚持以改革破局谋发展-图3.jpg

(八)重业绩——树立业绩导向,大胆提拔人才

丹冶厂严格规范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坚持“德才兼备、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实绩突出”的选人用人导向,大胆提拔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年轻人到中层管理职位,快速推进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目前丹冶厂中层管理队伍80后占比近50%,厂领导班子队伍80后占比50%。

(九)优体系——优化薪酬体系,激发干事活力

丹冶厂全面推行主体单位成本总额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实现“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增效才增资”目标;每年制定详细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方案》,将生产任务、技术指标、成本控制等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工序、每一个班组,形成全方位的责任指标考核体系;薪酬分配坚持向生产一线倾斜,考核分配系数设职能部室为1.0、生产协调部门1.1、生产车间1.2,每年用于激励基层员工的特别效益奖励不低于总额的75%。

(十)严考核——打破平均主义,实现差异化薪酬

丹冶厂制定了各层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各专业线(各职能部室)考核制度,形成了全方位立体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敢于动真碰硬,严格按照考核制度进行奖优惩劣,实现刚性兑现,转变员工观念由“领工资”到“挣工资”。根据工作实绩,月绩效工资差距单位人均可达500元,岗位人均可达800元,中层管理人员可达3000-5000元。薪酬分配差异化,调动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了绩效考核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

(十一)留人才——实施有力举措,筑牢共同奋斗理想

丹冶厂制定了《新招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人才津贴实施办法》《全日制大专及高技实习人员实习期间待遇调整方案》,提高安家费标准,有效提高新员工收入。新建职工公寓和青年活动中心,减免房租,更好地满足员工生活居住高水平的需求,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通过以上举措,让广大员工更好地共享工厂改革发展成果。

三、改革成效

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攻坚,丹冶厂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以改革破局谋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企业增效益。在锌精矿综合加工费持续走低、运行燃料成本大幅上涨的不利外部环境下,仅有单一锌冶炼流程、不具备铅锌联合体系的丹冶厂实现较好地盈利。特别是2021年,在综合加工费较预算减少1亿元的情况下,仍实现连续稳定本质盈利。渣系统稳定投产后,净利润将增加2倍以上。

二是规模增实力。丹冶厂2021年锌锭产能达到14.8万吨,创历史新高,相比设计产能提高了48%,规模实力不断增强;人均产值达到390万元,相比2016年人均产值增长77%,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渣系统达产后人均产值将近翻翻。

三是员工增收入。员工在定员、产量、指标、成本等工资总额包干考核中得到实惠,2016年以来一线员工人均收入年均增加8.8%。

四是队伍增活力。丹冶厂通过给员工“搭台子、竞位子、挣票子”,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由“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员工离职率由5%下降到2%,稳定了员工队伍,激发了队伍活力,使工厂的持续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五是行业增光彩。丹冶厂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二等奖、广东省发明专利银奖各一项;作为全国首批唯一一家有色金属铅锌企业,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工厂)示范名单;主产品“南华牌”锌锭在上交所注册成功,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取得了行业内“五个第一”的骄人业绩。



撰稿:王新刚、韩海燕,蔡锐涌

编辑:刘 韵

编审:王国伟

贝斯特bst游戏